互相審其器
在密教的《金剛鬘經》裡面,提到師長跟弟子之間的關係。它講得特別的清楚,尤其是對於「互相審其器」這方面講得非常的多。當然在事師法五十頌裡面也提到這個問題。
其中所講的獅子王乳,不灌瓦器。獅子王的意思是瑜伽師父比如獅子一樣,王中之王就是獅子王。獅子王乳就是獅子王的法乳,不灌頂瓦器。也就是說法乳是很珍貴的,但不該存在瓦器之上,而是存在金器、銀器之上。亦是說法乳是很珍貴的,必須要用最寶貴的法器來裝它。彼此之間是要相對的。其中提到的關係,是說假如不互審其器的話,就很容易有過失。這個過失是很嚴重的,因為師長跟弟子之間,若師長灌頂一個弟子,就等於法乳裝在法器。
假如是沒有審其器,而隨便作灌頂,將來這位弟子本身並不是真正的法器,那會損壞一種戒律,這種戒律就是「三昧耶戒」。這三昧耶一破壞的話,包括上師和弟子之間,通通都受損,都要受到損害的。所以,在密教裡面,師長要審弟子是不是法器,弟子也要觀察自己上師是不是具德的上師,雙方面互相審其器。密教的灌頂有多種,依次第作灌頂,才不會有過失。假如是師長並不審弟子的法器,任何一個人來,就引導入壇,他要求什麼灌頂,就給予什麼灌頂,沒有仔細審察他是不是適合這個法的法器,就很容易犯三昧耶戒。所以,這一點是很重要的。
我們宗派裡面來講,好像初皈依的弟子都沒有審其器。為什麼呢?因為主要是把密法普廣弘揚的原因。以後再進一層,四加行法已經修了,進一步修上師相應法,然後修本尊法,甚至是更上的無上密的時候,就要注意。這個人來求金剛法,就要審察他是不是法器。
按照密教經典裡面所說法器的粗分,就是很粗的分別,比較粗糙的分別也有四種。第一種是比較堅固的法器,不破損的,這個弟子你一看,他是有堅固心的,就可以收他做弟子,甚至於教他法。第二種是有動搖心的。第三種是雜的,也是說很複雜的,不純的。第四種是淨的。我們曉得有很多人的業障是很雜的。這一個人你一看到,就知道是很複雜的。那一個人進來,你一看是很清淨的。清淨就是他的業障很輕。有雜的跟重的,輕的跟不淨的,堅固的跟動搖的分別。對於弟子有堅固心跟清淨的,這就等於是上器,有動搖心跟雜、重的,就是下等的法器。
我們的宗派發展得很迅速,對於互相審其器這方面來講,比較沒有辦法做得周全,這也是上師的過失,上師跟弟子之間互相會受損害的。所以,審器在密教裡面也是很重要。但是我們宗派因為發展很迅速,對於審器方面有一點疏忽了,但將來在灌頂次第方面,就要很仔細。到最後的圓滿次第的灌頂,更是很特別的。
所以,上師也分二等,一個是次第的上師,一個是圓滿的上師。有次第的上師就是還未達到圓滿以前的上師。當然,在《金剛鬘經》裡面,它所提到的那些問題,在現今的社會,是很難周全的。在古代的時候還可以依照這個經典來做,在現代密教迅速弘揚的時候,要做到這個,實在是很難的事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一九九二年九月十六日